文/商长江
如果说中国历史很有意思,值得一读的话。是由于众多史人物和千百年来所流传下来的比小说要精彩得多的事迹,让我们越来越多地领略到了历史的魅力。古人那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叱咤风云的风采,也常常让后人心怀激荡。
俗话说碌碌之徒跳梁小丑常有,而英雄不常有。时势造英雄。在秦末那英雄辈出的年代,风起云涌的反秦势力中,脱颖而出的韩信和项羽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
如果不是那个风云际会的乱世,韩信和项羽,会有后来那样波澜壮阔的一笔吗?也许会,也许永无出头之日。
按理说,韩信生活的时代《史记》应有明确记载。但翻看之后发现:其中《史记·淮阴侯列传》是这样开头的:“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也就是说并没有交代韩信的生卒年代。太史公为什么没有交代韩信的生卒年代,是不知道,还是另有隐情。不得而知。
百度搜索介绍:“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这样看来,韩信大约活了三十多岁。
无论《史记》还是《汉书》,都清楚记载韩信是“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记载:“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韩信虽然贫穷,但是身上仍带把佩剑,在那个时候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带佩剑。所以,易中天给的评价是:韩信确应是贵族或士大夫出身——落魄的贵族。他的佩剑是他身份的一个象征。而韩信的布衣身份应该是遭遇秦朝打击驱逐,家破人亡之后才转换成的个人成份。他早年应出身于世代簪缨之家,也有人说他是韩国贵族后裔。不然,后来在和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