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艺术学校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10月月考试卷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 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3、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意识来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产生依赖于人脑。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6、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8、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9、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0、只要有质变的发生,就必然有量的积累。
二、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人们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的理解做人做事。面对困难,有人不思进取,选择逃避;有人不甘平庸,迎难而上。这体现出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2、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13、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理生万物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上帝创造万物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 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15、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选项与其蕴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②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④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17、适度紧张的意识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中 D.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18、近年来,特大降雨经常覆盖我国南北多地,城区“看海”现象多发。业内专家认为,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
①人们可以认识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②人们根据自身需要创造了具体联系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赋予客观世界“人化”的特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9、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0、漫画《两个和尚》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主要是
A.探索未知不如尊重已知
B.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C.放眼未来不如过好现在
D.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21、位于贵州省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主体工程已经全部竣工。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这表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C.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D.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22、“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间接经验最终来源于实践 ④实践是认识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3、“科学”流言,就在你身边。比如,自制水果酵素排毒减肥、淡盐水浸泡果蔬可去除农药残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等等,科学事实已经颠覆了网上这些看似真实的无稽之谈。这佐证了
A.流言是现象,真理是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谬误的传播可转化为真理 D.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真理
24、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25、为了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 14 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作出了在 2017 年春季教材中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的部署。这说明
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发展真理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④真理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100 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近列,美国科学家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它的发现开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门,甚至可能揭开宇宙诞生早期的奥秘。对引力波的探索和证明表明
A.引力波的存在决定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科学家的预害是引领科学研究的决定因素
C.引力波存在的复杂性决定了探索的反复性
D.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27、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来源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8、《孙子兵法》指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实际上强调了克敌制胜应做到: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把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9、家长穿旗袍为孩子高考送考,渴望旗开得胜;手戴红手串,代表红红火火;乘坐985公交,天王盖地虎,全上985。从哲学上讲,将前途命运与“穿戴”相联系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具有“人化”特点
B.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不构成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D.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30、分享经济是“‘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即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重构闲置资源,降低消费者购买成本,并最终打破原有的商业规则。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如搭顺风车、百度外卖等,成本小、更灵活。从分享经济模式中,我们可以悟出
①联系是客观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事物原有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②联系是具体的,应善于具体分析和把握与事物相关的各种条件
③联系是多样的,应该打破事物的本质联系以丰富事物发展形式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事物联系的方式随着人的主观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1、为了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三五”规划,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对于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改革创新、发展进步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应该
①坚持发展,促使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快速成长
②把握联系,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
③重视理论创新,用创新避免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把握发展规律,引导世界各国共同选择中国发展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丽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虚拟现实设备作为一个新事物
①是在全部推翻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克服了旧事物中的一切弱点和缺陷
③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内容
④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3、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一步向前迈进。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
①要在质变基础上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②总是处在平衡和不显著的变化过程中
③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综合题(共14分,35小题6分,36小题8分)
34、雾霾天来袭时,工地停工,学校停课,人们呼吸道疾病高发。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给我们的警示。(6分)
35、 与《朗读者》同样具有感染力的是《超级演说家》。在《超级演说家》节目当中,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女学霸许吉如的“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震撼亿万国人,她从自己留学期间的见闻切入,阐述“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她可以自由地选择她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的道理。而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国强则少年强”和“少年强则国强”的原因。(8 分)
温州艺术学校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政治10月月考试卷
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 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F | F | T | F | F | T | F | T | T | T |
二、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A | D | C | B | A | B | D | D | C | B | D | C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
B | B | A | C | D | C | B | A | A | C | D |
三、综合题(共14分,34小题6分,35小题8分)
34、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自然界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分)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没有遵循自然规律,污染环境,引发雾霾天气,受到了惩罚。(2分)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们应该根据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方案,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分)
35、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优化整体功能。(2 分)国强,少年便有更多的人生机会、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理性的价值观念,所以“国强则少年强”。 (2 分)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 分)少年强,则会推动国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所以“少年强则国强”。 (2 分)